村网通总站 杨屯村 yangtuncun.nync.com 欢迎您!
及时接受了正确治疗方案却仍导致发病死亡,这样的案例是极其少见的。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,一方面是治疗程序偏差,比如预防不及时、没有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注射不当、伤口处理不当、狂犬病疫苗质量低劣或者失效;另一方面是狂犬病病毒感染迅速,正确预防也没赶得上感染,这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、受伤部位运动神经元终板的密度以及病毒接近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。
被狗咬后及时预防治疗方案仍然十分必要。
犯事的狗“打过疫苗”,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没有风险,被咬后最好立即进行预防。
“十日观察法”(仅限于猫和狗)不是让人在被咬后什么都不做,先观察个十天再说,而是推荐在立即接种疫苗的同时,对动物进行10天观察,如果10天后咬人的犬还健康,被咬者可以终止接种疫苗。
轻微抓伤、咬伤等情况也要引起重视。
查证者:李敏
(有更多健康问题求较真?关注较真微信公众号Fact_Check留言提问即可)
今天,一则“女子被狗咬伤后打四针疫苗 仍狂犬病发作身亡”的新闻引发关注,事件中的女子龙某在今年6月意外被狗咬伤后,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急诊治疗,并且遵照医嘱接种了4针狂犬病疫苗(包括免疫球蛋白)。然而没想到一个月后,龙某狂犬病发作,很快呼吸衰竭死亡。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不管用?担心被狗咬后感染狂犬病毒到底应该怎么办?较真(微信号:Fact_Check)为你解答。
及时接受了正确治疗方案却仍导致发病死亡,这样的案例是极其少见的,可能是治疗程序存在偏差,也可能是狂犬病病毒感染迅速,正确预防也没赶得上感染
不小心被狗咬了,尤其是无法完全确认狗不是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健康犬,在这个时候,应该及时就医处理,分情况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(后文会介绍“十日观察法”误区)。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认知,新闻当事人龙某也在第一时间就医、接种疫苗。然而,悲剧还是发生了。
需要澄清的是,及时接受了正确治疗方案却仍导致发病死亡,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,但极其少见,用专业术语来讲叫做“暴露后预防失败”。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《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(第二版)》里就专门提及了“暴露后预防失败”的情形,但也提到这种情况极其少见。
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原因,一方面有治疗程序偏差,比如耽搁了寻求狂犬病预防的时间;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缺乏或不恰当使用(如没有成功注射至所有咬伤部位);暴露后没有进行或进行了不规范的伤口处理,或狂犬病疫苗质量低劣等。
另一方面是感染迅速(也就是预防没有赶得上感染)。这就要提到狂犬病的发病机制——狂犬病病毒通过伤口直接接触而进入体内,在咬伤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复制,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。病毒潜伏期的长短、感染病毒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,包括侵入的病毒量、受伤部位运动神经元终板的密度以及病毒接近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。也就是说,在运气不好的情况下,即使预防及时正确,也确实有可能会因为病毒感染太快而预防失败。
但是,被狗咬后及时接受正确治疗方案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有用的,不要因为一个罕见的案例就对预防治疗丧失信心。同样,在预防狂犬病方面,大家也要避免以下认知误区。
误区一:被已经打过疫苗的狗咬伤后不必接种狂犬病疫苗
较真鉴定:这个说法不能完全说是错的,但应当慎重理解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布的《狂犬病常见问题》曾专门提到过,如果咬人的狗“正确接种过狂犬病疫苗,并且经实验室证实了疫苗的疗效”,那么去打疫苗不是必须的,否则应当进行正确的暴露后(咬伤、抓伤、其他接触等)预防。这里的关键在于,被咬的人能否确定咬人的狗“正确接种过疫苗”。据腾讯较真(微信号:Fact_Check)咨询病毒学专业博士,这里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:1.以前打的疫苗不一定是狂犬疫苗;2.狂犬疫苗可能失效;3.部分疫苗起效可能需要打几次,可能是次数不够;4.注射后也不是每条狗都产生免疫,少部分不起效。狂犬病风险在各地的情况不一样,公共卫生作为一门与很多因素有关的科学,其原则能否在每一地通用,是需要谨慎评估的。在当今中国,尤其是农村地区,“被已经打过疫苗的狗咬伤后”,还是要谨慎对待,最好去注射疫苗。
误区二:被狗咬后不必立即接种疫苗,先观察十天再说
较真鉴定:应该在立即接种疫苗的同时,对动物进行10天观察
这是最常见的对“十日观察法的”误区,世界卫生组织第二版《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》里,提到了暴露分级和暴露后预防的情形:
可以看到,虽然“十日观察法”(仅限于猫和狗)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推荐的狂犬病防治办法之一,但不是让人在被咬后什么都不做,先观察个十天再说,而是推荐在立即接种疫苗的同时,对动物进行10天观察,如果10天内,这个猫或狗还没有因狂犬病发病死亡,就可以终止狂犬病预苗注射,同时可判定被咬人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。
也有人说国外存在“十日观察内不需要打疫苗”的情况,比如美国疾控中心(CDC)上专门提到了被家养动物咬伤后的处理措施:如果你被一只猫、狗或者雪貂咬伤,可以采用十天观察法,而没有必要接种抗狂犬病疫苗。要注意,这是因为美国家养动物定期免疫做得很好,不是狂犬病重疫区。而美国CDC也提到,在许多发展中国家,狗是狂犬病的主要载体。
误区三:抓伤、咬伤等只要伤口不大,就不必在意
较真鉴定:即便没有出血的情况,也应该重视,尽快接种疫苗
“裸露的皮肤被轻咬、轻微抓伤、磨破”属于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“II级”暴露,这时候即便没有出血的情况,也应该尽快接种疫苗。另外,如果自己身上有未长好的破损伤口,不小心被家里的狗舔到了,这种情况属于较严重的“III级”暴露,也急需预防治疗。
误区四:狂犬病具有超长潜伏期
较真鉴定:狂犬病潜伏期从5天到几年不等,通常为2-3个月,极少情况会超过1年
国内很多人普遍认为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,传说可以潜伏十年、二十多年,但其实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极低,而且备受质疑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2005年出版的首次《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》里是这么说的:“取决于感染病毒数量和感染位置的不同,潜伏期从2周到6年不等(通常是2-3个月)”,也就是说当时WHO认定最常的潜伏期为6年。但是最新2012年第二版《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》表述有所改变:“潜伏期从5天到几年不等,通常为2-3个月,极少情况会超过1年”。《狂犬病的自然史》这本书里提到可能仅有1%的案例里潜伏期超过了1年。检索国际学术文献,确有零星的长潜伏期的病例报告,但这绝非普遍现象,而且也有不少专家质疑长潜伏期的诊断。